×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识课程 > 核心课程 > 经济与管理 > 农产品国际贸易

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19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课程代码:B425L10004

课程学时:16.00(理论16.00学时,实践0.00学时,实习(实践)0.00周)

课程学分:1

课程分类:公共选修课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单位商学院

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

课程负责人:王溶花

课程教学团队:胡梅梅、许烜、刘萱芝

建议使用教材:

1.农产品国际贸易,庄佩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02-01

2.农产品国际贸易,温思美,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3月

主要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1.农产品国际贸易: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36224416

2.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

3.中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一、课程简介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世界商品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业特殊的基础地位,世界各国都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给予了高度重视。农产品国际贸易近几十年处于一种全方位变化时期,这种变化既改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也改变了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格局。鉴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殊性,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我校自1994年开设贸易经济本科专业以来开始开设《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已有30年历史。2014年以前,本课程一直是国贸专业任选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学校学院引导下,课程团队教师重构了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2014年,课程立项为校优质网络示范课;2018年,课程入选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课程立项为省一流线上课程,开始在全校开设公选课。

农产品国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其实际运行仍属国际贸易范畴,因此,本课程的学习要以经济学及贸易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其先修课程主要有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同时,《农产品国际贸易》也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国际贸易环境、政策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实践,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与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服务与技术贸易等课程内容密切关联。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少有的有效融合本校以“农”为研究特色和以“经贸”为专业特色的重要课程。伴随着全球经贸关系的演变,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也不断更新发展,为培养一批能适应市场需要、能解决实际农产品经营问题的人才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教学理念

《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思政的建设结合了学校“农”的特色和学院“商”的特色,紧紧围绕“农商”主题展开。从乡村振兴、三高四新、农商科研等层面,梳理农商融合理论教学内容,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热点农商新闻为切入点,与时俱进传授农产品贸易理论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跨学科知识融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度挖掘专业知识点中与中国实际相关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由单一掌握知识扩展到内生情感态度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观和商业价值观,培养“农商”思维。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层面:

1.1了解农产品

1.2熟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与作用

1.3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2、能力层面:

2.1能结合产品分析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优劣势

2.2能结合贸易政策、热点问题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

3、素质层面:

3.1提升对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的敏锐性,培养关注三农新闻、政策、问题的习惯

3.2提升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数

教学方式

支撑的

课程目标

农产品及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

1.熟悉农产品的特点及不同分类,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2.了解各类贸易理论的核心观点

3.了解《农业协议》、《SPS协议》、《TBT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4

混合式教学

1.3

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

1.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及演变趋势

2.掌握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

混合式教学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1.了解农产品自由贸易趋势下的食物帝国的形成过程,理解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及政府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2.了解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概况,熟悉中美大豆贸易基本情形,掌握中美大豆贸易发展趋势。

6

混合式教学

3.1


五、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坚持一个中心、依托两条主线、贯穿三个环节。坚持以“学”为中心:基于OBE成果导向型的教学理念,为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人才,本成果提倡“教学服务”的思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依托线上、线下两条主线:通过教学设计与方法创新,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有机融入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对有限教学学时的依赖。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结合教育部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合理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

课程教学基于OBE成果导向,采取“课前线上学会(微课视频为主)——课中线下会学(PBL任务驱动为主)——课后线上乐学(延伸视频/新闻为主)”突出学生主动学习本位的教学模式,既摆脱了学时的限制,也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更好满足了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需求。通过多形式、多方位的课堂交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自然切入“农商”主题,着重培养爱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人才。

六、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形式与要求

考核形式

分值

考核范围及要求

对应课程目标

线上学习

30

线上任务点100%完成

1.3,1.1,1.2

课堂互动

40

课程进行中的所有线上线下环节,积极参与,及时参与

2.2,2.1

结课考核

30

课程全覆盖,开放性试题为主

1.3,2.2,3.1,3.2


(二)课程目标评定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优秀

100-90

良好

89-80

中等

79-70

一般

69-60

不及格

<60

课程目标1

线上

各项任务完成出色,熟悉农产品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

各项任务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较熟悉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

基本能完成各项任务,基本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

基本能完成各项任务,基本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

概念不清,格局不明

课程目标2

线上+线下

能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析主要农产品及主要贸易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现实问题

能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定程度上能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主要现实问题

基本能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主要现实问题

不熟悉贸易理论在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3

线上+线下

熟练农产品贸易相关新闻,能据此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

熟练农产品贸易相关新闻,能适当结合现实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

了解农产品贸易相关新闻,能适当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

基本了解农产品贸易相关新闻,基本能判断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

基本不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