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识课程 > 核心课程 > 历史与文化 > 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19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Food Culture 

课程代码:B415L10008

课程学时:16.00(理论16.00学时,实践0.00学时,实习(实践)0.00周)

课程学分:1

课程分类:公共选修课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

课程负责人:侯爱香

课程教学团队:李宗军、王远亮、曾璐

建议使用教材:

1.中华饮食文化概论,赵荣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2.食品文化概论,徐兴海,东南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1.中国酒经,朱宝镛,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2.中国饮食文化史,王学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食品文化概论,庞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一、课程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民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开设课程《中国饮食文化》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食科专业的选修课,围绕饮食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是一门综合古今中外,介于社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课程。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研究内容丰富,包括特定群体饮食文化现象的整体分析与研究,如某一区域、某一民族、某一阶层、某种宗教信徒的饮食文化状况;还有对食文化现象中某个专门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食品原料的演变,食品用具的更替,食品制作工艺的发展等过程中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理念

从以学生为中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大学生中传播“食育”精神,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影响周边人群,为中华民族强健体魄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层面:

1.1了解中华民族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

2、能力层面:

2.1对食文化现象中某个专门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食品原料的演变,食品用具的更替,食品制作工艺的发展等过程中的文化现象

2.2对特定群体食品文化现象的整体分析与研究,如某一区域、某一民族、某一阶层、某种宗教信徒的食品文化状况。

3、素质层面:

3.1能应用饮食礼仪和合人际关系,传承饮食民俗,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学习科学饮食方式,实现大学生的自我食育和对他人的食育影响。


四、教学内容、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表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数

教学方式

支撑的

课程目标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理解饮食文化研究内容和研究状况,发达的食文化和滞后的食研究现象。

2

讲授

1. 1,3.1

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和思想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中国历史上不同人群的饮食思想以及当代饮食思想。

4

讲授

1. 1,2.2

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史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概况、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食品文化的特征的原因。

2

讲授

2.1

中华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饮食文化层的历史概况,了解各饮食文化圈形成的原因以及饮食文化圈各自的特点,菜系的实质,各饮食文化层之间的关系。

4

讲授

2.1,3.1,2.2

中华饮食民俗和礼仪

掌握中华饮食民俗和礼仪的基本情况,日常食俗,年节食俗,礼仪食俗,社会因素对饮食的影响。

4

讲授

1. 1,2.1,2.2,3.1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历史史料和视频教学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饮食礼仪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

3.比较古今饮食礼仪,在传承中创新。


六、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形式与要求

考核形式

分值

考核范围及要求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表现

10

包括上课出勤次数,是否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与老师互动是否积极。

3.1

随堂小测试

20

课程阶段性考核,一定教学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1. 1,2.1,2.2,3.1

作业

20

一堂课结束后,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1. 1,2.1,2.2,3.1

期末考试

50

课程结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考核。

1. 1,2.1,2.2,3.1


(二)课程目标评定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优秀

100-90

良好

89-80

中等

79-70

一般

69-60

不及格

<60

课程目标1

期末考试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100-9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89-8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79-7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69-6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小于60

课程目标2

随堂小测试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100-9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89-8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79-7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在69-60分数段

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小于60

作业

开卷做作业,卷面成绩在100-90分数段

开卷做作业,卷面成绩在89-80分数段

开卷做作业,卷面成绩在79-70分数段

开卷做作业,卷面成绩在69-60分数段

开卷做作业,卷面成绩小于60

课程目标3

平时表现

全勤,无迟到早退,上课积极认真,互动活跃,与老师配合默契

全勤,无迟到早退,上课较积极认真,互动较好

偶尔有迟到早退,上课较积极认真

常有迟到早退,上课较积极认真

旷课,常有迟到早退,上课较积极认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