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资讯

通识教育中心王永昌率队前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调研学习(组图)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9


本网讯(通识教育中心 张向荣)2024年12月4-5日,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王永昌、副主任史晓雷,教育管理办主任张向荣,文化场馆服务办主任李自强前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调研学习。

4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处处长王春潮,本科生院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成协设,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主任冯兴伟,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处科长任霞及办公室管理干部代表热情接待了王永昌一行。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国种业》视频简介,并就华中农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农耕文化研究、博物馆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王春潮详细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按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生命关怀、社会科学、创新创业等五大类别设置通识课程体系,强化写作与沟通、逻辑、修辞等通识核心课程建设。已开设778门通识课程,其中自建311门,引进467门(含在线课程和校际共享课程)。其中《大国种业》、《绿色中国》、《耕读中国》等18门通识课程获得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同步建设,深受学生欢迎。他提出,如何打造一门“金课”,如何建设核心通识课程,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整合优势课程资源以小班研讨的方式开课,并以华中农业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写作与沟通》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团队等情况。该课程拥有一支来自15个院系或职能部门的近200名教师组成的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师,以国学部教师为教学指导组,共同开展自然物语、天工开物、社会生活、教育成长、人文精义、技艺妙理、健康生态等7个版块,近200个不同主题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结束后,王永昌一行实地调研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

(王永昌一行在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调研)

5日上午,王永昌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与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和副主任桑建平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建中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哲学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武汉大学的通识教育机制,他紧密结合校情校训和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娓娓道来。他提出:通识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博而能通,雅而有识,使学生养成有弘大志向和刚毅精神的君子人格;借《周易》“文明以止”,揭示武大通识教育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诉求;“成人成才”是武大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通识内核;“四通六识”苞举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各项目标。四通:一通古今,二通中外,三通文理,四通知行;六识: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见识,经典悦读意识,文化批判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李建中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情况。他提出,通识教育课程版块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效果等工作都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做强有力的支撑,以确保通识教育工作顺利推进,蓬勃发展。

桑建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武汉大学“三大导引”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教学效果,授课团队由不同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的师资组成,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双赢局面。

随着我校通识教育改革与探索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中心紧密结合涉农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通识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助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永昌一行在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调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