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促学,以训促干——通识教育中心开展科学文化场馆志愿者系列培训
本网讯(通识教育中心 李自强)为持续提升科学文化场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形象优良的志愿者队伍,湖南农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10月中下旬组织开展第二届志愿者系列培训活动。培训围绕讲解技巧、视频摄制、礼仪规范等内容展开,分阶段、多维度赋能志愿者,取得良好成效。
10月19日,首场培训聚焦讲解表达与新媒体技能。隆平水稻博物馆邓晶玲老师以“如何讲好一粒种子的故事”为题,系统讲解“三段式”讲解结构,结合实物案例传授“因人施讲”“语言故事化”等技巧,强调肢体与眼神交流,帮助志愿者“让文物说话”。校宣传部郭慧老师则围绕“场馆视频摄制”,从构图、运镜到素材管理,层层拆解拍摄要点,并推荐《禾下乘凉梦》等贴合场馆的选题,助力志愿者用镜头传递文化温度。

隆平水稻博物馆邓晶玲老师为志愿者们授课
10月26日,第二场培训深入讲解礼仪与语言表达。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党委书记林丽娅老师以“以礼相呈——讲述我们的故事”为主题,从站姿、手势到与参观者的互动距离,细致讲授讲解仪态规范,帮助志愿者塑造专业、亲和的形象。人文与外语学院王丽珠老师则聚焦“以礼达意——把故事说得有分寸”,强调讲解语言不仅要规范准确,更要注重情感表达与内容适配,指导志愿者根据受众调整讲解策略,做到表达清晰、过渡自然、真诚动人。

公法学院党委书记林丽娅老师为志愿者们授课

志愿者们跟随老师练习礼仪手势
两场培训内容互补、层层深入,既有理论指导,也有现场演练与互动实操,志愿者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展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与团队凝聚力。
通识教育中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系列培训,不仅夯实了志愿者的业务基础,更强化了其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从讲解内容到表达方式,从镜头语言到礼仪规范,志愿者们逐步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温度的“文化使者”。未来,中心将继续完善培训机制,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让科学文化与校史精神在规范、生动、温暖的讲述中深入人心,持续绽放农大校园的文化魅力。







关闭
打印